轻质墙板生产线
您当前的位置 :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知识

装配式|PC住宅中预制墙体的先安装法与后安装法的区别

2021-01-06

PC住宅中预制墙体的先安装法与后安装法在建筑结构设计、预制构件拆解、构件生产、安装构造等方面的区别:

►►设计上的区别:是否可以承重以及与主体结构的关系

先安装法(香港工法)既可设计为弹性约束的非承重外墙,也可设计成承重墙或抗震剪力墙。既可参与结构受力,也可与结构弱连接。

后安装法(日本工法)一般设计为非承重外墙作为外墙挂板使用,PC墙板被当成“荷载”依附在主体结构上,同时不会约束主体结构的变形,受力特征类似于幕墙。

总结:将PC墙板设计成剪力墙参与结构受力是一种发展和创新,也是解决我国剪力墙结构为主的多高层住宅重要的技术手段。

连接方式区别:整浇连接和机械式连接

先安装法(香港工法)在PC构件与现浇混凝土交接部位留出连接钢筋,并做出键槽或自然粗糙面以保证新旧混凝土连接成为整体。

后安装法(日本工法)在PC构件与主体结构交接部位预埋螺栓或埋件,通过螺栓或焊接等机械连接方式固定墙板。

总结:先安装法PC构件连接部位的自然粗糙面制作效果是新旧混凝土连接成为整体的关键技术,在香港已经十分普及。

构件之间连接的性能区别:无缝和明缝

先安装法(香港工法)新旧混凝土被“无缝连接”,施工缝处具备一定的自防水性能,一般不需额外处理,也不需要后期维护。

后安装法(日本工法)构件之间存在宏观的明缝,必须进行填缝处理,以提高房屋的防水、防火、隔音性能。

总结:后装法对填缝材质的强度、弹性、耐久性要求较高,目前主要依靠进口,维护周期约5~20年。

PC墙板精度要求

先安装法(香港工法)构件边缘一般有伸出连接钢筋,接合面设有键槽或自然粗糙面,现浇部分可适应PC墙板的误差,因此对PC墙板的精度要求较低。

后安装法(日本工法)构件边缘一般不出钢筋,而是在构件表面预留预埋连接螺栓或埋件,PC墙板的尺寸以及各连接件的位置要求十分精.确,否则将影响安装。

总结:在后安装法施工中,如果构件精度不高,或者主体结构的精度不高,将导致PC墙板无法正确地安装。

水电管线的做法区别

先安装法(香港工法)可以类似于现浇结构在PC墙板中预留预埋暗管或暗线,在现场通过现浇部位连接成为系统。

后安装法(日本工法)由于构件之间成为“硬碰硬”式的连接,一般只能在PC墙板表面走明线明管。

总结:日本工法只能采用SI的理念,必须要做精装修来处理明线明管,无形中提高了工程造价。

PC墙板的生产成本

先安装法(香港工法)由于出筋的需要,模具制作和装、拆模具相对复杂,构件的生产成本略高。

后安装法(日本工法)模具构造简单,但对模具的制作精度要求非常高,构件的生产成本略低。

总结:后安装法模具费用高、预埋件费用高,目前“日本工法”的构件成本是“香港工法”的2倍左右。

对工程进度的影响

先安装法(香港工法)结构封顶时等于主体和PC外墙已经完工。

后安装法(日本工法)PC外墙的安装滞后于主体结构施工。

从以上对比的内容不难看出,“日本工法”以干式作业为主,其结构体系更趋向于“装配式结构”,而香港工法提倡预制与现浇相结合,结构体系为“装配整体式结构”。

对PC住宅预制外墙的安装工法研究,不是简单地聚焦于“先装”还是“后装”,其意义在于两种不同的工法在前期的结构设计、构件拆解、构件模具、构件生产、安装施工环节存在着重大区别,并且在房屋性能、建筑成本方面影响巨大,对于合理确定PC住宅的技术路线和结构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香港工法”比较适合当前中国住宅产业化重点发展“装配整体式结构”的现状,而“纯装配式”的“日本工法”则可用于公共性建筑。


标签

最近浏览: